Y8论坛-舟山东路论坛

标题: 南存辉:商人生在温州很幸福 [打印本页]

作者: 鲨鱼    时间: 2007-10-28 14:17
标题: 南存辉:商人生在温州很幸福
<table cellspacing="10" cellpadding="1" width="200" align="left" summary="" border="0"><tbody><tr><td><img alt="" src="http://www.zjol.com.cn/pic/0/01/94/92/1949265_535051.jpg" align="top" border="0" twffan="done"/></td></tr></tbody></table>  从当年“投机倒把”的小商贩,到如今被外资追逐的“中国制造”企业家,南存辉是靠着敏锐的市场意识走到了今天<p><strong>  南存辉</strong></p><!--Element not supported - Type: 8 Name: #comment--><!--Element not supported - Type: 8 Name: #comment--><p><strong>  44岁,浙江温州人</strong></p><p><strong>  正泰集团董事长兼总裁</strong></p><p>  那是一个几乎没有民营经济的年代,整个国家在一种计划经济的思维模式中。商品一般是在国营商场里交易,工业品的销售通过订货会完成,而且只有国营企业才能参加。全国的商业氛围很淡,人们出差到外地,晚上肚子很饿,却找不到卖夜宵的地方。但温州却不是这样。这里虽然很穷,没有资源,交通不便,国家投资也不多,但地方政府发动了当地最富有的资源——人,让大家放开手脚去跑市场,做买卖。当时的温州已经有很多小商贩,有做裁缝的,有做皮鞋的,也有跑运输的。现在很难想象,二三十年前,小商贩们几个人拼起来买一辆汽车,开到上海跑长途。这不是和国营单位抢生意吗,这些是长途运输公司该干的活啊。“资本主义的尾巴”翘起来了,据说还有一些老同志写信到北京去揭发。但地方政府顶住了一轮轮关于“姓资姓社”的讨论、质疑。所以,商人生在温州是很幸福的。</p><p>  当时我还在读中学,家里很穷。父亲被水泵砸伤了脚不能下地干活。我中学毕业就辍学,和父亲一起修鞋,一干就是三年。直到改革开放的初期。那时,温州人已经全国各地地跑,柳市镇很多人发现,国内的电器工厂每年要清仓一次,这些被处理的存货、旧货中有些银质的部分可以卸下来熔化,做成饰品去卖;有的经过加工、刷新,还可以作为新品卖回去。柳市的很多人这样赚到了钱,然后你跟我学,我和他学,一村一村的人,妇女老少都加入这个队伍,并很快就有了专业的分工。在这样的环境下,我每天修鞋时都问,您是干什么的?买卖旧货的。您呢?做产品刷新的。您是跑销售、签合同的吗?慢慢知道了里面的套路,我不修鞋了,也去做电器,做产品。</p><p>  国家政策是阳光,地方政府是土壤,温州人的市场意识是种子。种子一见阳光就灿烂,一遇雨露就成长。后来我们注册成立了乐清求精开关厂,在企业性质一栏里注明:股份合作(集体),我们戴上了“集体”这顶帽子用于自我保护的红帽子。开张第一个月,我们赚了35块钱,我不觉得满足,但真的很高兴。因为我终于从修鞋转到了另一个起点上。</p><p>  不久后,因为不懂技术、质量,我们开始对自己的产品觉得没底。老客户一上门,我们先是高兴,终于有了回头客。接着就担心,怕他说上次买的东西不行啊,要退货。不要为蝇头小利丧失人格,这是我很小的时候父母就教我的。小时候家里穷得揭不开锅,我们向人借钱,但有借有还,人要讲信用。我还是几岁时,每天早上五点钟就被叫醒,即使外面刮风下雨,也要出去用铁丝叉树叶,背回来晒干做柴烧。下学后去池塘里抓鱼、摸螺蛳,拿到集市卖几毛钱,给家里买酱油、醋。我知道靠双手挨不了饿。</p><p>  很快到了1985年,市场上的低压电器的质量问题越来越严重,闯了不少祸,国务院颁布了《工业产品质量责任条例》。柳市镇很多人互相传告,今后如果拿不到国家颁发的生产许可证,是要被取缔、打击的。我感到这是提高质量、赚安心钱的好机会,就报名参加政府组织的培训班,去学习;花了五六万元买检测和试验设备。没钱,就去借。但很多人觉得证书有什么用,不拿照样赚钱。</p>
作者: 鲨鱼    时间: 2007-10-28 14:17
 没想到,我们成为第一批拿证企业后,国家开始大力整顿电器行业,对假差产品实施打击堵截。我们成了极少数的几家得到国家扶持的对象。我们获得了客户的信任,有了继续生存、发展的机会。<!--Element not supported - Type: 8 Name: #comment--><!--Element not supported - Type: 8 Name: #comment--><p>  这个坎让我进一步相信,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我想明白一件事,赚钱是第一的,但不是惟一的。到1994年,中国兴起了第一轮房地产热潮,很多人赚了大钱,但我们把当时所有剩余的400万元都投到了买设备、请专家上面。通过不断地开拓市场,规模越做越大。当时我提出两个坚持:坚持专业化经营,用加法把产业做强,就是把电器产业里的相关产品放进来;坚持用减法把企业做大,减掉和主业不相关的多元化业务。</p><p>  在我们发展壮大的道路上,民营企业始终伴随着和国内外企业的残酷竞争。改革初期,我们的主要对手是国有企业。那时的国企好比关在笼子里的老虎,他们是市场上的虎,但是被国家养起来的。资金、订单,全是国家划拨,只要把东西生产出来就行。而我们这批乡镇企业像猴子,手脚灵活,想怎么干就怎么干。自己找市场,自己定价格。我们产品质量好,价格低,提供24小时服务。后来,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国企开始改革。但很多国企没有转过来,还是老一套,坐在家里等业务,而我们是抢业务、抓业务、送业务。慢慢地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各行各业里的私营企业都壮大起来,甚至兼并收购了一些国有企业。民营经济从最初的不被认可,到被称为公有制的有益补充,到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我们已经是市场经济的主体之一。</p><p>  改革后面是开放,尤其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世界500强陆续进入国门,真正的狮子、老虎来了,民营企业面临的压力很大。正泰的发展壮大让我们进入了国外同行的视线。1995年的时候,一家知名的德国电器巨头找到我问,能不能把正泰卖给他。我说不行。他又问,那控股呢?我说也不行。他一转身就以正泰产品外观侵权为由,把我们告上法庭。1998年,他们又找到我谈合作,说要控股正泰51%,我不给,他就又去起诉,说我们侵权。</p><p>  正泰并不是拒绝外资。实际上,我们和很多外国企业有合资、合作。但我认为,如果合作的前提是让我让出企业的控股权,这不是合作。中国企业希望通过合资引进资金、技术,但跨国巨头追求的是利润的增值,而不是帮助你、扶持你,培养一个对手。所以,我们必须清醒,不能贪心。正泰合资的前提是“以我为主,洋为我用,实现双赢”。但要做到双赢的前提是自我的强大。你弱小,没人与你合作。你强大了,有一天可以收购对方。</p><p>  企业卖不卖,个人有个人的选择。我有两个想法。第一,我要看划不划算。比如,外资花100个亿买我们,我不知道自己值不值这么多钱,但他们都有几十年,上百年的经验,他们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后天。我为赚20个亿,就把自己用心血,汗水打造的品牌卖出去,值得吗?这20亿一两年后我自己赚不到吗?第二,这些年,我经常和一些老党员、老同志接触,他们经常说,企业要创世界名牌,产业报国。我们天天跟着喊口号,心里也越来越认为自己有这样的责任了。如果我把企业卖了,拿什么去报国,我觉得不好交差。我总是想,一个企业最主要的不是看它值多少钱,而要看它是否能做出更大的价值。</p><p>  现在,很多人说制造业太苦,太累了,来钱太慢。但我觉得未来五年、十年,正泰依然要一心一意把电器业做大,要聚精会神卖电器,坚持主业不放松。我不反对多元化经营,但电器行业对正泰来说有做不完的空间。只要我们精耕于此,正泰有一天会成为中国的ABB、西门子。</p>




欢迎光临 Y8论坛-舟山东路论坛 (https://y8bbs.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