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大学生一个豆腐坊 想把连锁店开到全国各城市
在沈阳市大东区洮昌街道合作社区里,有一家小店叫“豆逗食零吧”。名挺怪吧?其实这就是一个豆腐坊,而且在开业时同一条街上已经有了三四家豆腐坊了。可这个“豆逗”愣是把别家的生意都抢了。
社区里的老人们看着这豆腐坊在开业三个多月的时间里一天天火起来,可有不少议论呢。最开始他们说,三个大学生,怎么就做这些小商小贩做的事情,这大学不是白念了?可现在他们却说,到底是大学生,主意就是多。
2007年,张志从沈阳大学高职学院毕业了。大二那年,他在电视上看到上海一家现代化豆腐坊制作系列袋装豆浆,深受上班族欢迎的节目。当时就对同窗好友陈君说,以后我要是有了钱,一定开一个现代化的豆腐坊。两个男孩一拍即合,两人约定,先工作一段时间积攒点资金,然后开始创业。
两年后,张志和陈君攒了点钱。他们觉得是时候实现梦想了。在社区的帮助下,张志和陈君贷款2万元,找了一处20多平方米的房子做加工点;人手不够,又雇了一个大学毕业生,名叫刘子键。
给豆腐坊起个啥名好呢?张志说,我们这个豆腐坊要打造自己的品牌,名字就得和别人家不一样,至少第一炮得打响,让大家觉得与众不同。于是7月底,“豆逗食零吧”正式开业。挂牌子的当天,路过的行人说,光看这名字就透着年轻劲儿。
卖豆腐还能卖出花儿来?还真是,点一下他们经营的品种吧:豆腐、豆浆、绿豆饼、饼干、面包,其实也挺常见的。但是,豆浆和豆浆可不一样,花生豆浆、黑豆豆浆和核桃豆浆,后来还加上了女士红枣豆浆和无糖豆浆,每天不到中午就断货,供不应求。
按常规思维,去豆腐坊的大都是小区居民,买豆浆油条做早点,买块豆腐做菜,没什么营销可言。可大学生们干这事就不同了,为了扩大经营,三个大学生主动出去“谈业务”,所谓业务,就是向附近的超市、食杂店和KTV推广食零吧的豆浆。从来没听说过练歌房里卖豆浆的。但张志说,人们的喜好不同,不是所有人都爱喝啤酒和饮料,为什么不尝试一下呢?于是,终于有一家KTV答应试试,每天订五个豆浆看看顾客的反应,没想到吸引不少唱歌的人。现在,这家KTV每天至少订30杯豆浆,有时不够还得临时补货。
但是,总结他们最成功的经营之道,三个大学生都认为并不是产品创新和现代化的营销理念,而是老祖宗传下来的老话:诚信。市面上很多豆浆都是水多豆少,并且用一种对人体有害的调味剂勾兑出又浓又甜的豆浆味,但张志说,害人的事儿咱们不能干,宁可提高成本,也要挑好豆子和好糖。他们每杯豆浆的成本要比别家高出2角钱。别人20天用一袋白糖,他们10天就用光了。但眼瞅着回头客越来越多,张志觉得值。
三个年轻人对未来充满憧憬:希望有一天我们可以做得和永和豆浆一样,把连锁店开到全国各个城市甚至全世界去。 有机会向他们取经去~~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