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画皮》中的几处硬伤
新版《画皮》与《聊斋》原著差异较大。在“借尸还魂”之后,已成功实现了由传统“鬼神片”向现代“爱情片”的转型。在导演有意安排下,故事年代被放在了所谓的“秦汉年间”,王生也由一介书生变成了卫国戍边的将军。但可能是导演受近期几部古装武侠片的影响,只想让电影好看,或是本片剧务缺乏历史知识、不够敬业,所以在表现古代军队上,难免出现了几处明显的“硬伤”:一是沙匪手中的砍刀。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这种形似“狗腿”的砍刀,来源于大名鼎鼎“廓尔喀”短刀,至今是尼泊尔人手中的利器。但怎么会在“沙匪”手中呢?试着分析一下,从时间上看,我国古代在春秋时期,就已掌握冶铁技术。到战国时期,铁制兵器逐渐取代青铜兵器成为冷兵器最主要的品种。尼泊尔人是否在秦汉年间也掌握了冶铁技术,对此我不得而知。但我知道,与之相邻的西藏地区,到建国时仍是农奴制社会,生产力极为低下。即便当时尼泊尔能够造出如此精良的铁刀,从空间上看也不大可能。中国八大沙漠,几乎都在西部。秦汉年间,中华帝国的版图有限,管辖范围仍未及新疆,“沙匪”只可能在巴丹吉林、腾格里沙漠等地活动。想想看,从尼泊尔到甘肃、内蒙、陕北等地,远隔数千公里,中间又有喜玛拉雅山脉、喀喇昆仑山脉等重山峻岭,即便现在要过去,也实属不易。如影片所述,最先出使西域的,可能就不是张骞等人了,也许是一群“沙匪”!
二是将士身上的铠甲。中国古代,曾经出现过很多种类的铠甲,《唐六典》卷十六《武库令》中就列举了十三种材质和形制不同的铠甲。但王生所率众将士竟然会在外层“鱼鳞甲”之内,再穿一层“网子甲”,就是用铁丝连环而成的“铁衣”,实在有些匪夷所思。除重量可观、无法承受外,还有年代的问题。“鱼鳞甲”汉代就已装备部队,但“网子甲”,据研究,是在南北朝时从西域传入的铁甲类型,唐宋时期才开始在中原流行,但现今实物却很少见。银川西夏王陵博物馆中有一领这样的“网子甲”,但据说是元朝大军西征时,从欧洲骑士那里斩获的战利品。因此,王生和众将士人人身穿“网子甲”,的确有些颠倒年代。
三是士兵使用的小弩。乍一看,这个小弩很精致,几乎等同于现今的手枪,单手持握,使用灵活,可以说是影片中的一个“亮点”。但细想一下,不太可能。在汉代,虽然弩已经成为军队中最有威力的武器,而且已经出现了一种比较轻便的“马弩”,可供骑兵在马上使用,但要保证有足够的威力,“马弩”仍不可能做得太小。横长不足两尺的小弩,历史上好像只有明清时期的“弹弩”,主要是发射弹丸,用于战场不多,主要是用来防身。所以,秦汉年间有此“利器”,不太可能!
因为电影票偏贵,只看了一遍,仅发现以上三处“硬伤”。考虑到本片脱胎于“鬼神片”,所以“神”一点也没错,只当是博大家一笑!人活在世上,主要是让别人笑笑,偶尔也笑笑别人!
看看他们的联通标志啊... 强!
很强! :boto35: 太强了
不过看还是可以看看的 额看鬼片么 就应该相信它
全部是真滴 额。。。
强的~
片子么~咱们还是看看就好研究么还是算的 :tkek010: 额,这么强啊,呵呵 ······看电影而已,说白了不就是娱乐嘛。
你这样的态度放在治学中,生活中就好了。 电影其实还是不错的.... 一个电影而已 。 联通`````` 联通有赞助么?
页:
[1]